前者当是道家,后者似是阴阳家或墨家。但最引人注目的并非这两位辩者,
而是坐在一旁静静聆听的那位客人——他身着华贵却不张扬的深青色长袍,腰束玉带,
头戴方巾,年约四十,面容清癯,双目炯炯有神。虽静坐不语,却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,
令人不敢轻视。其袍服式样与楚国略有不同,应是外邦来客。更令我惊讶的是,
在他身边的几名随从中,竟有一位正是那位给我古玉和指点的灰袍老者!我不动声色地靠近,
避开灰袍老者的视线,想听听他们谈论的内容。"卜先生以为如何?
"那道家学者忽然向青袍人询问。被称作"卜先生"的青袍人沉吟片刻,
开口道:"道家言顺应自然,阴阳家言掌握规律,二者看似相悖,实则互补。
天道自有其运行,人若了解此道而顺应之,便能在变化中把握机会;若不了解而盲目抗拒,
必遭天道反噬。"他的声音低沉有力,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,言辞中既有道家的韵味,
又有阴阳家的精准,显然学识渊博,思想深邃。道家学者捋须微笑:"卜先生所言极是。
大道至简,自然无为,但无为不是无所作为,而是不妄为。
"阴阳家学者也点头称是:"卜先生精通天象,通晓五行,对天道的理解确实超群。
不知先生此次来楚,可是为了观测天象变化?"卜先生微微点头:"近日天象有异,
尤其东方水德之地,更有反常。吾欲寻其源,探其因。"此言让我心头一震。东方水德之地,
不正是与我梦中所见的水下存在有关吗?正当我思索间,
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:"这位兄台在此久候,可是对辩论有兴趣?"我回头一看,
是一位太学的年轻学子,面带友善的微笑。"确实,方才之辩颇有启发。"我回应道,
"不知那位卜先生是何人?看装束似非楚人。""哦,那是齐国大方士卜扁,
精通天文、地理、阴阳五行,在列国间享有盛名。"年轻学子压低声音,显得有些兴奋,
"据说他精准预测了去年的日食,又预言了齐鲁边境的地震,因此得到齐侯重用。此次来楚,...